2024年的第131天

最近發生的事情之多,不知道從何寫起。情緒也很多,一時也理不清楚。

L下午問我,要麽他這個周末待在吉隆坡把婚禮西裝的事情處理一下,但如果我需要,他可以飛來新加坡。我想了一下,建議他留在吉隆坡。不是不想念,而是我真的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我確認我還沒有後悔結婚的想法,只是,伴侶也有接不住我情緒的時候。

我知道,因爲我已經試圖聊過一次。得到的答案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擁抱也只能安撫一時。而這周三發生的事情徹底壓垮了最後一根稻草。在他這裏得不到的安撫,最終只能變成一封寫給CDA的Email。而我又瘋狂淚灑Penang回新加坡的航班。

我覺得委屈。我覺得不公平。我覺得傷透了心。是我沒有頓感力。最終無論發生什麽,傷害的都是自己。無論對錯,無法消解就意味著傷害自己。道理我都明白,但從高樓縱身一躍的人是想不明白嗎?不,我想他們也想的明白,但在那一刻,最關鍵的一刻,他們過不去。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做不到。現在做不到。

不過我承認早上和CDA聊完以後,有一些明顯的起色。可以又短暫的投入到工作裏。

但我知道我内心的自己并沒有完全平息,它還是一個隨時可能再次噴發的火山。爲什麽我知道?因爲在我看到所謂的value的時候,我還是本能的拒絕接受。一種本能的排斥。

我現在的心情就像在感情裏被渣男傷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早就知道,敏感而多情的内心是需要被保護的。但如果我退一步,我能退去哪裏呢?我也想好起來,也想正常起來。但我現在看不到光,也看不到路。可能需要頹廢一陣,松松筋骨。我甚至覺得我需要那些過去的黑暗。它們讓我安定。

2023年的第178天

距离上一次写点什么快过去一年了,去年甚至没有写下一份年终总结。

压力的意思是,人感到所承受的。它其实是非常主观的。年初过完30岁的生日,得到一句“你会发现30到40岁之间还有很多事要做”。现在满30岁过半,着实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所有在20多岁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似乎一过30就想失去了最后一层保护膜,赤裸裸的变成了问题。

为什么?因为前景看淡而不是感到无限可能。连人类也知道,时间是有限的。20多岁是一切皆有可能人生刚刚开始,30岁是还有一些拼搏的空间,40岁是这辈子就这样了。然而你打开企业年报,发现高层都是50岁+。

感到窒息。结婚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陷阱,生孩子是一系列生理心理问题,买房是一辈子的贷,立刻财政风险陡高。这时候,你能对你的伴侣无所求吗?无法妥善面对压力,无法改造自我的精神世界,最终是毁灭自我和身边所有珍惜的关系。

要健康,也要奋斗,但还是要健康。

好高骛远,瞻前顾后,又能做成什么呢?

人生一世,唯愿心安理得。

2022年的第205天

没想到吧?今年又过去两百天了。我们在202x过了要两年了,但世界已经被一股暗流裹挟,不回头的奔向了更黑暗的明天。

三月的时候,仗着公司的保险政策终于去做了一次心理咨询。一个半小时,完全虚脱。从小到大所有的创伤事件一次回忆完成。然后我跑了,一是我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我的问题不是创伤带来的。二是,咨询师还是没有给到我足够的信任。在她眼中我更多的是一个创伤事件的病例,而不是一个人,至少我是这样感受的。

我最近又开始回忆对我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创伤事件。从它们中,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A事件发生后,我没有办法用任何积极的机制去消化,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情绪。而B事件后,我虽然麻木自己的感受很长一段时间去不体会那种痛苦,但至少我仍然在“运转”。A比B大概早十年发生,我可以肯定的说B已经被消解了,而A大概只能算不去在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两件事都对我的自我认同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事情发生后,父母的态度极大的影响了我的感受。他们的处理,造成了创伤事件是否会带来二次伤害。这就是我最近感悟到的,我们无时无刻都应该注意自己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在最坏的情况下,你的态度,你的话语,你的行为,仍然可以选择力挽狂澜或者落井下石。

我曾经是,现在大概也是,一个淡薄又有些尖锐的人。那对世界的愤怒或者说戾气,何尝不是对自我无力的发泄。

covid发病的第一天晚上高烧,能勉强睡20分钟,就要起来上厕所,然后又要喝水,然后再尝试在头疼欲裂的情况下入睡,再循环。为了入睡,为了转移注意力,我整夜都在用Balance meditation App. 在期待再次变成活蹦乱跳的自己之前,也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找到内心的平衡,不然真的只能为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幸。

七月,兜兜转转,毫无道理,我又握住了你的手。谁知道这次是谁先松开。但不重要。我不会去预期。

2022年的第154天

从上一篇文章到今天,87天过去了,三个月,所以发生了什么?

工作上脱了一层皮。我记得2017年做咨询的第一年,第一个evaluation talk,我跟partner说,I can handle ambiguity and I would like to work on projects with more complexity and ambiguity. 该来的会迟但到。脱下的这层皮叫“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只有一个中期的目标和三天的计划,而三天之后的事情没人知道,三天之后会发生的事情仍然需要去想象。这是模糊性、不确定的现实。所谓逻辑思考是帮助在这种高模糊、高不确定的混沌里试图保持理智和做最优解。但是没有最优解,只有可接受。

“Reality is not what we would choose, but we need to work with.”

五月的每一个周末都在旅行。有临时起意的周末游,有蓄谋已久的新的国家,有和一大群朋友的热热闹闹的纯玩,还有一段从萌芽到迅速枯死的感情。两周前的今天,我又开始问自己去年那个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你想怎么过这一生?”

因为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才追求世俗的答案,即组建家庭、升职加薪。因为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才觉得周遭很多人很多事情都无法忍耐,没有忍耐的理由和益处。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知道,我想怎么过这一生我不知道。

我的A面是进取的、积极的,我的B面是冷漠的、寡淡的。我以为我的A面和B面总是同时存在,而为这两种情绪的共生博弈而感到痛苦。想要去掉B留住A,害怕有一天只有B。但是朋友帮我梳理,让我意识到,不要去追求为什么A面和B面同时存在,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但是可以去问,有什么事情是你绝对在意、无法袖手旁观、无法不在意的。也一定有事情是你完全不在意的。

一时之间我找不到问题的答案,但我能做的是把时间留给我真正在意的事情,留给我真正在意的人。

2022年的第67天

过完本周,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我现在并不在一个最好的状态。

面对B带来的一整个大海的机遇,在可能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几年,我并没有调整成最好的状态,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层面。

我的驱动是什么?我现在只是想把手上这个项目做好,但我的leader想要帮我去到的地方,他的dream big,我却一直在拒绝。是潜意识在心里的拒绝。

为什么?我似乎失去了刚从HEC毕业时候,刚加入咨询的时候,那种一心一意的投入。当然你可以说这很正常,人在每个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

但让我分心的,究竟是我自己的需求,还是社会给我的要求?

这周三跟SEAHC最大的Par“吵了一架”。我是真的崩了。我是一个很清晰能理解也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的人。但过去的两个星期,我变得很模糊,工作很模糊,生活也很模糊。往往是这一下,我以为我看清楚了,我以为我们达成了共识,下一刻事情又面目全非。

周一在感情上反复,周二在生理期反复,周三在工作上反复。所有的几个星期以来的情绪和情节加在一起,关掉zoom以后,我大哭了一场。我知道我不能一个人待在家里。从家去E家的路上,我还是会难过流泪,在她家慢慢平复。然后AC让我去找他,在他家,在他身上我发现了一件事情:他的情绪稳定是来自于专注在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以及有意识的主动管理自己的期望和一定程度上避免太深的连接。

第一点让他很难被其他人或者其他事撼动,因为有自己的章程。第二点让他有更多的同理心,能从一定的距离客观的看待和处理一些关系,反而能更多的支持他身边他想要支持的人。

今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而三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月份。

Par说,you got the intelligence and the drive. You will be successful at B.

而我能跟Par“吵一架”的基础是,我真正在这个团队感受到“安全”,心理上的安全,感到无论说什么都能被支持(被爱),所以总是直抒心意。

但我也知道,一件事情只要发生不可能没有痕迹,时间可能可以抹平,但仍然有代价。我很清楚我现在的状态会成为我的绊脚石。问一问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谁在一起?你已经任水漂流很久了。过去的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你,做一下调整吧。

Par永远都在跟我说,the biggest question for me is how to create positive experience for you. 让我又感动又为现在的状态感到惭愧。You should not be doing so much, I should be the one bringing value. 继续心甘情愿为公司卖肝,继续为客户超高的期望卖肝。

也可能是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周四晚直接发烧倒了。而生病迫使我慢下来,迫使我去思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命运来的时候,人们总是惘然无知。当一月底的我挥手告别三年来第一个心动对象,谁又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再拾河山。

2022年的第23天

当命运来的时候,人们总是惘然无知。

我几次打开这个页面,都没有写下去,但感觉还是想努力写一下。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2021年的最后几天在CMB上认识了一个男人,2022年的第一天在rooftop见面小酌了一杯,2022年的第二个星期爬山和brunch,刚过去的周五见了第三面一起去逛了Light to night festival,然后就结束了。

为什么想写这个?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关于我自己很陌生的情绪:

一是,非常上头,虽然这个人有他的闪光点,但用理智细究起来却不至于到非常上头的地步。搬来新加坡以后我并没有少date,但这个人让我见面前会在意,见面后会因为分开而失落。他让我发现,原来对一个人真的喜欢的心情和对一个人感兴趣、觉得还不错的心情是如此的不同。在此之前,我都快忘了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二是,我的感知比以往更敏锐了。第二面后,我有强烈的感觉,this is not going anywhere. 所以犹豫了一周到底要不要再见第三面。在第三面前,我也准备好了大家开诚布公的聊一下。不过没想到,主动提起的人是他。我们坐在草坪上,周围是喧嚣的。其实他到底说了什么我都听的有点模糊。见面之前,我想知道是我不可以,还是他自己不可以。可是当他模糊且尴尬的表达某种意思的时候,我都不想再细究到底深层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可以。我最直接的反应是,这是我的预期,所以我没有难过,但是又有一种错愕,在于原来我的预期都是真实的。可能过了很久,也可能只是我觉得过了很久,我转过头握了握他的手,告诉他没关系。

所以这是第三点,我内心真的觉得没关系。我难过吗?可能有一点,因为这确实不是我希望发展的方向。但是更大的感受是疲惫。去认识一个人,去了解一个人,去让别人来了解自己,都是一件非常疲惫的事情。可能以前我会怀疑是我不够好吗?但这一次我没有听到这个声音。我听到的是,休息一下。

四是,我产生了新的思考(reflection)。年纪的增长、家庭的期望、社会的风俗和我自身不想错过生育期的意愿都是我还活跃在dating app上的原因。但是我内心真实的需求不是一个男人。固然有一个能携手同行的人是美好的,一件事情如果压迫感太强,就会让人感受不到其他的情绪。三十五岁不结婚我就不是我自己了吗?一辈子不结婚我就不是我自己了吗?所以我听到了,休息一下。

第五,无常就是日常。即使在一起,可能会生离,也可能会死别。那时的连接会更深刻,分离的痛苦会更难以忍受。我需要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在保持敏锐的感知时,仍然能够接纳、平静和爱的能力。他问我,如果你的黑暗的一面真的如你所说,你的vice是什么?是酗酒吗,是抽烟吗,是性吗?为什么你一直都做正确的事?是啊,也许我的vice就是压抑吧,就是光明的那一面在拼命的用正确的道理/行为在压抑黑暗的那一面,而不愿去面对,也不愿去沟通。

我在这短短的三次date里,看到了我自己。在他的身上也看到了我自己。也许我是没有遇到那个人,可我也知道,虽然已经29岁了,我内心的挣扎还存在,它属于我自己,也无法被任何人拯救。I am in a much better position now but I am also very troubled.

周五的晚上,当我们聊开了以后,又说了很多其他和感情毫无关系的事情。他会握着我的手,我也会抱抱他,起身离开的时候,他也主动牵着我的手。也许旁人觉得我们很亲密,但其实已经相隔千里。有的人,只有在确定不会亲近之后才会亲近。我知道,因为我也这样对过别人,说过一样的话。

《沙丘》:”人生活着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为了真实的感受。“

《喀耳刻》:“但在孤寂一生中,难得有几个瞬间,另一个灵魂在你的灵魂周围轻挑涟漪,像繁星一年一度与地球擦肩而过。他之于我,就是这样的星宿。”

祝好。

2021年的平安夜

当我还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我是一个很容易放弃的人,我学过国画、舞蹈、国际象棋、小提琴、网球、日语,我全都放弃了。中学的时候一直想当律师,高考的时候填了商科,大学的时候又学法语,做过星巴克兼职,在supply chain做过实习,去了法国交换又去了印度做医药market research,最后毕业去做了猎头,工作不到一年又去了法国读商科的研究生,读书前想的是读完就回国,读的时候想去迪拜,毕业了去卢森堡,朝三暮四。我似乎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当我开始在SKP工作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请你咨询一条路走到黑,“you can reject one kinds of life once you truly lived in”。虽然那个时候我隐隐担心这也是一份干不过两年的工作。

但还好,不知不觉就过去四年半了。还好,我还是对咨询充满了热情。是的,虽然我换工作了,我还是要一条路走到黑。

我也知道,我活着以前就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好奇心和野心,以后还想给周围/身边的人创造积极的氛围 (good vibes)。

今年,我要特别谢谢陪我case mock的姑娘们;给我skp的旅程画上圆满句号virtual farewell的所有同事朋友 (在咨询工作真的会产生同袍之情);在新加坡认识、熟悉和深交的新老朋友们;什么都没问跟我一起自驾川藏线/青藏线的爸爸妈妈和什么都没问就跟我一起去芬兰的shiyun宝宝;和所有我见过面/聊过天/有陪伴的朋友们。

今年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是四月筹划从卢森堡回国的种种不易,在云雾缭绕的古乡湖醒来、在可可西里爆胎、在青海湖的日出,还有在成都见完zj的怅然若失和对人生平庸的痛苦,和休完两个月大假回来的第一天发现工作没有变化的麻木而决意改变,是在bcg一面后感觉this is it, the end和二面后又看到了希望,是一周内和七个合伙人聊离职虽然他们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但都表示了如果有一天我想回来什么时候都可以,在拉普兰的大雪覆盖的山顶看粉粉蓝蓝白白融化在一片纯净里,也是在几个多云的夜晚看到十分钟漫天星空的苦涩和激动。

好像很多都是一些比较不美好的回忆,但深刻的东西往往是痛苦的。每一个咨询项目的背后都是恐惧 (fear) 和/或者野心 (ambition)。世界上大多看似理性的设定都是情绪化的 (emotional)、心理上的 (psychological) 和从经济出发的 (economic)。

新的一年在招手,虽然是“2020 too”,但我们能在新的世界继续航行 (navigate)。 It’s already happened. We just don’t know yet.


本年度推荐书籍: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克拉拉与太阳/ 黑客与画家

本年度推荐电影/电视剧:沙丘/ 婚姻生活

也谢谢Emma推荐的「得意忘形」的播客,受益匪浅


1月卢森堡/4月巴黎/广州/5月上海/三亚/长沙/重庆/西藏/青海/6月成都/北京/7月新加坡/12月法兰克福/赫尔辛基/罗瓦涅米/萨利瑟尔卡/伊纳里/慕尼黑

2021年的第282天

从电影院出来,之前本就有些阴阴的天果不其然开始下雨。和看完007的心情有点吻合。

2个小时又40分钟,可能是托imax的功劳,完全沉浸在一个故事里。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it’s a good ending.

今年不知不觉又快过完了。今年完全没有更新本网站的相册,虽然去了一趟西藏,不算完全没有出行。今年还是感觉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其一大概是终于彻底搬来了新加坡。从18年动了这个心思,到真正成埃落定用了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新加坡的生活和你想象中有什么不同吗?How’s Singapore treating you? 最近经常被问这两个问题。被天南地北的朋友问。

没什么不同,挺好的。

我很难描述我这几年的心情。2018年我过得非常不好,2019年从低谷里反弹竟然又活了一年。2020年COVID发生,虽然搅乱了整个世界,却让我彻底安静了。然后今年换office,从卢森堡搬来新加坡和休两个月长假放松。八月和九月当我在新加坡放松下来以后发现,我还是没有动力上班,哪怕休息了这么久,哪怕来到一个我自己选择的城市,我还是没有动力起床、上班、做一个正常的人。我想过找心里咨询师,也联系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过来人。

然后就十月了。九月的尾巴、十月初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认识了一个人,得到了一种近乎relationship但不是的稳定又奇怪的关系。二是leadership peer coaching session真的像一束光照进了我内心,打开的不仅是职业的困局更是我内心的困局。

最近做的项目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购买力,然后才发现一个在我眼中并不昂贵的产品竟然在有些国家top 5%的人都买不起。我并不是同情。我只是惊讶。虽然自己仍然只是茫茫人海里的nobody,但是我所得到的教育,我所浪费的资源,大概已经是少数。我真的可以不再问,人生有什么意义?而只是继续活着吗。不管答案是什么,行为也不会改变,所以何必要问。

所以不问,去做吧,去做一点什么,什么都可以。触摸就会变化,存在才有意义。

“The proper function of man is to live, not to exist.” 时隔多年,竟然又在007的电影里听到这句话。Make 2021 count. Make everyday count.

上一部007,我是在巴黎和姐姐一起看的。那是2015年11月25日,巴黎恐怖袭击的那一天。我们在9区,枪声在10区。永远都无法忘记,电影看到一半,电影院内频频亮起的手机屏幕,不断有人开始离开,和小声接电话的人们,以及我们后知后觉从facebook上看到同学说巴黎发生了枪击案,一时不知道是预谋还是某个精神病突发事件。然后在电影院内,我们坐的非常低,用手遮住手机屏幕的光开始叫Uber。等到Uber到,马上从电影院里出去,看着Uber驶离巴黎,在一片警笛声中。那一天,同学校的一名MBA学生失去了性命。死亡曾经如此之近。

六年过去了,有点长了。但那时的身边人,还是心意相通的好朋友。我感恩。

好了,往前走吧。这一次我确定我得到了力量。

福田妙果 - 川藏线/青藏线自驾15天

Ch1. 行程安排

这次的旅途计划大概是我游历40+国家最复杂的一次。因为有太多可能性:

  • 景点/路线:进藏有多条路线和多种交通工具,川藏线进藏就算一心一意待在318国道上也有很多种方式来安排每天的落脚点和进程

  • 天气/气候:高原天气不可控,天气预报几乎没有参考价值;晴空无云的时候很好,一旦下雪下雨就会带来隐忧(是的,五月也可能下雪)

  • 人:在你到达高原之前,很难估计高原反应会对你的行程带来多大的影响;哪怕你之前曾安然无恙地在高原生活,也很难预测这次、本次是否会有影响;另外就是行车,哪怕你能保证自己不出车祸,也有可能遇到各种临时堵车、单边放行

  • 综上,请大家随遇而安,在去西藏的路上充满很多不确定,在时间和物资上都留一些余地,不要急躁


完整版路线:

day1 (5月26): 长沙-重庆 950km 全程高速 早出晚到 宿重庆

day2: 重庆-泸定-康定-新都桥 700km 康定前高速 康定后318国道/川藏线 翻越折多山前堵车/大货车多 折多山大雾能见度极低 风景在泸定桥 康定广场 早出晚到 宿新都桥 海拔实测3400m

day3: 新都桥-理塘-巴塘 380km 全程318国道 路都很好走 只是过姊妹湖后连续下坡 多加小心 风景在理塘千藏户寨 早出晚到 宿巴塘 海拔3300m

day4: 巴塘-芒康-如美镇-左贡 270km 巴塘出发至金沙江修路(建议提前查看微信”西行川藏自驾游服务”账号了解修路信息+询问当地旅社)黄沙漫天 金沙江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过金沙江进入西藏 过如美镇后翻越觉巴山 虽然是悬崖峭壁但是进藏的方向道路基本都靠内 恐高症的朋友不用太担心 东达山在这个季节无冰无雪 非常友好 风景在路上 早出下午到 宿左贡 海拔3750m

day5: 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 420km 邦达到八宿 怒江72拐 有大概40余个180度的u型弯 其余的路都很平常 八宿然乌一带常常修路 建议早点通过 风景在然乌湖(然乌湖/来古冰川是我非常想要冬天再来一次的地方 很静谧) 早出晚到 宿波密古乡 海拔2700m

day6: 波密-鲁朗-林芝 220km 路好开 时间非常充裕的一天 风景在鲁朗小镇 鲁朗纳麦石锅鸡庄园 上午出下午到 宿林芝 海拔2900m

day7: 林芝-巴松措-拉萨470km 全程高速 来回巴松措景区有省道 风景在巴松措 行程其实可以考虑day6直接开到巴松措内住 就不需要买景区观光大巴票可以自驾游 早出下午到 央卿仓藏餐厅 宿拉萨 海拔3700m

day8: 拉萨第一日 布达拉宫(提前一天7点在小程序上预约) - 阿刁奶仓布达拉宫店 - 药王山观景台 - 布达拉宫广场 - 唆一碗粉店 - 酒店休整 - 大昭寺 - 八廓街 - 老光明港琼甜茶馆 - 平措康桑观景餐厅

day9: 拉萨第二日 扎叶巴寺 - 哲蚌寺 - 吉祥圣雪藏餐 - 色拉寺 - 酒店休整 - 文成公主实景剧 (剧场有小吃摊)

day10: 拉萨第三日 山南羊卓雍错 - 如意林卡藏餐吧 其他推荐拉木民间藏餐屋

day11: 拉萨-纳木措-那曲 400km 很快就会是全程高速 来回纳木措有省道 风景在纳木措 早出下午到 宿那曲 海拔4200m

day12: 那曲-安多-沱沱河 420km 全程国道109 安多前的路还很好 过安多就开始各种炮弹坑 冻土波浪起伏路 弹簧路 就是烂路 超车需谨慎 早出晚到 宿沱沱河/唐古拉山镇 海拔4600m 值得注意的是川藏线(day2-7)全程海拔上去下来 一天内从5000到2500米都有可能 青藏线(day11-13) 全程海拔4200米以上 高反在那曲可能会出现 而之后会适应一些

day13: 沱沱河-五道梁-可可西里-不冻泉-昆仑山-格尔木 420km 一直到昆仑山都是烂路 和前一天类似 风景在可可西里各种野生动物 昆仑山口 昆仑山军事基地 早出很晚到 宿格尔木 海拔2800m

day14: 格尔木-茶卡盐湖-青海湖 620km 格尔木到茶卡高速 茶卡到青海湖大部分国道109 路好开 风景在茶卡盐湖、青海湖 茶卡午餐小君楼精品炕锅土火锅 早出晚到 宿青海湖 海拔2500m

day15: 青海湖-西宁 300km 国道+高速 好开 风景在青海湖 早出下午到 西宁午餐伊然轩 晚餐新千夜市 其他推荐德枭炕肉店 宿西宁 海拔2200m

day16: 西宁华月运车托运车回长沙 人飞机出西宁


住宿 (所有都考虑近国道318/109 有停车场 干净 安静):

新都桥 住康定格桑花园客栈 ¥¥ 有晚餐 其他不差钱住宿推荐康定黑青稞庄园

巴塘 住巴塘央柯幸福客栈 ¥¥ 有早餐 其他不差钱住宿推荐巴塘央金格客栈

左贡 住左贡盛方大酒店 ¥¥¥ 有早餐/晚餐 房间供氧 左贡住宿选择较少

波密古乡 住松赞波密林卡 ¥¥¥¥¥¥ 有早餐/晚餐 在西藏/云南旅游建议至少住一晚松赞来体验 其他可考虑波密平措康桑度假酒店 如果住然乌湖可考虑八宿松赞来古山居

林芝 住林芝故梦夜泊客栈 ¥¥¥¥ 其他选择可考虑林芝平措康桑藏泊花园酒店

拉萨 住拉萨瑞吉度假酒店 ¥¥¥¥¥ 有早餐 不考虑古藏殊华 无停车场 林廓东路非常吵 除了装修拍片好看 服务一无是处

那曲 住那曲三谊大酒店 ¥¥¥ 有早餐/晚餐 房间供氧 那曲住宿选择较少

沱沱河/唐古拉山镇 住格尔木翠都商务酒店 ¥¥¥ 房间供氧 马路对面有川菜馆 住宿选择尤其少 性价比低但是没办法就是过路站

格尔木 住全季酒店 昆仑中路店 ¥¥ 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晚 有早餐

青海湖 住青海湖大美草原生态旅游度假牧场 ¥¥ 性价比极其高的一晚 有早餐/晚餐

西宁 住万豪万枫酒店 ¥¥¥ 有早餐


行李清单 (只列特别需要注意的):

药品类:红景天/高原安:都属于保健品,心理作用;西洋参/泡腾片:泡水喝;葡萄糖/藿香正气水:必带,轻微高反快速起效药;百服宁:头疼用,我们没有用到。

食品类:自驾的话还是多带一些零食+自热食品在车上以备不时之需。

物理防晒各种衣物/化学防晒霜/晒后修复芦荟胶:请把自己裹起来包括手背!

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少量现金/境内旅游险

备胎/胎压测压/防滑链

 

Ch2. 和爸妈旅行

2019年在欧洲三国游的旅行让我放下了心里的一些执念。这次有机会在国内待两个月,当然要考虑一趟和父母的旅行。

和父母旅行好的方面或者说收益:

  • 好安排:比如我们三个都是早起型,吃饭口味也相近

  • 责任/回忆:也是放下执念,对未来不期和无常的一种交代

  • 思考/溯源:和父母长时间的待在一起,尤其是同样面对新鲜的环境,我总能在他们身上发现我自己,也让我更多的看清我自己,也还能更多去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需要注意的方面或者说付出:

  • 不好安排:和父母毕竟差着几十年,有很多习惯不一致,在对景点的取舍也需要妥协

  • 恶化/放大:人都会有厌倦的时刻

 

Ch3. 其他的一些想法

旅行的第八天会觉得需要一点me time。在奔波中会需要一些沉淀。在路上的时候,有很多风景,我也有很多不喜欢的人的行为、遇到的事情。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还是想要一个深刻一点的人生,想要内心的满足感和充实感,需要一点厚重感。开始读《The inner game of tennis》所以不想说对自己失望之类的话,只要认识和接纳,no need to assign a positive or negative value to it. 重新出发。

从卢森堡到巴黎,从巴黎到广州

Q1: 怎么顺利登上回国的飞机?

购买飞机票:卢森堡没有直飞。国内目的地在哪里不重要,只要是能回国的飞机就行。从巴黎出发直飞回国的航司有法航、国航、东航、南航。法航的经济舱价格是南航的商务舱(3000欧左右),淘汰。国航是star alliance,虽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是在sky team的地盘上我不会选择star alliance,且国航似乎常常因为法航熔断对等取消。东航在我购买的时候并没有机票。南航巴黎-广州经济舱1200欧。

安排行程:从飞机起飞的时间倒算:周四下午巴黎2点起飞,周三上午在巴黎做双阴性测试(12小时出结果),周二下午/晚上火车/开车去巴黎,周二上午在卢森堡做双阴性测试(实验室会说两天内,但其实一般当天就能出)。拿到电子版测试结果后,用微信小程序上传测试报告、长居卡/签证、行程单给大使馆/领事馆审批拿绿码。大使馆/领事馆批得很快,这里不需要太算额外的时间。

***

Q2: 在哪里做双阴性测试?

关注当地使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因为政策无时无刻不在变。例如,接种疫苗可能需要多做N蛋白检测。

卢森堡PCR/Serological test: 我是周二上午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做了两个双阴性:Laboratoires Réunis和BioneXt Lab。为什么?因为卢森堡的实验室没有办法承诺一定在xx小时内出结果,为了避免耽误行程,我每项都做了两个。结果!Labo Reunis真的在我到达广州一天后才把结果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我,虽然我在做测试的时候明确要求了是线上email的形式。所以哪怕它的结果是在24小时内出的,我也没能在规定时间里拿到。做两个以防万一。

具体的地址可以在两个实验室官网上查到。BioneXt Picken Doheem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做两个测试,小姐姐很温柔。报告是当天晚上8点多发到我手机上的。

巴黎PCR/Serological test: 请查询驻法国大使馆,有指定的三个地址/机构,我选择的是The Health Embassy,因为我需要12小时保证出结果。

***

Q3: 飞机上做什么防护?

我只戴了口罩,以及我吃了东西喝了水上了厕所。这个,个人取舍。

飞机上大概有1/3的人穿了防护服、戴了护目镜和口罩。

***

Q4: 其他在航班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这班南航的飞机是不给发一次性耳机的,所以全程也没什么人看电影。以及,也没有充电的地方,导致也很多人连手机都没得玩。但是机组人员还是非常友善的,空姐看到我的U形枕放在行李架上还问我要不要拿下来。(其实是Louis最后送给我的,我飞了这么多年从来没买过这个鸡肋的产品,但又不能扔了 XD)

南航还在登机口兜售加价商务舱和加价享受一人一排经济舱。如果你担心成为密切接触者,或者想要早一点下飞机早一点到酒店,可以问问看。

整个航班非常满!我一直以为不能转机、一定要直飞的政策出台后,在巴黎转机的人会很少。其实根本不是的,不仅有欧洲各个地方的人,还有北美、南美甚至是非洲的盆友。所以想象中我从新加坡飞阿姆斯特丹一人一排的场景完全没有出现。我,低估了中国的人口,也低估了回国的需求。

***

Q5: 下飞机到酒店的流程?

综合流调 -> 采样 -> 过海关 -> 取行李 -> 送酒店

早上7点正常下飞机,到达T2航站楼,工作人员就会给你一张纸,右下角有流调号,然后就等着。流调号不是按从小到大或者是从大到小发的…… 因为我是比较后面几排,但我拿到的是6,再我后面的有人拿到的是20。但是叫号又是从200开始。以及前90号要重新坐摆渡车去T1航站楼做核酸,所以目测还是前面先下飞机的整体时间会花的更少。

流调就是问一下你之后去哪,是不是得过新冠肺炎,有没有接种疫苗,再看看双阴性报告等。

然后就去采样,我做了鼻咽拭子和抗体(抽血)。然后就等摆渡车返回T2然后过海关,取行李,排队等车去酒店。这中间,你的护照和登机牌一直需要,所以放在好拿的地方。

酒店就是盲盒。你可以问工作人员是去哪个区或者城市。大概11点多上了去佛山的车。到达酒店锦江之星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在酒店门口排队,我们的车也在排车队,我就知道一还需要很久才能真的折腾到房间,二如果真的要在机场等酒店,要等很多拨不然这几车都是同一个酒店,如果要等不同的区,要等更久。

大概14点终于到了房间!虽然设施一般,但能住。能放下瑜伽垫,不抱怨。以及虽然不能叫外卖但是可以收快递。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在吃上面没有讲究的人,外包点餐这件事,我可以接受。

***

Q6: 隔离生活是怎样的?

入境/隔离第一天:非常累,睡觉。两个觉的中间淘宝买必需品:瑜伽垫、洗发护发、书等。

隔离第二天:还是很累,倒时差,睡觉。早晚量体温和早、中、晚送餐都敲门是生活里最大的挑战。后来我就留了小纸条说送餐不用敲门,谢谢 :)

隔离第三天:活过来一点,看一点书,做川藏线攻略。以及户口所在地防疫办的工作人员开始打我的手机:从区防疫办到街道防疫办都在打我手机,主要就是问问什么时候回长沙、接下来去哪。

隔离第四天:早上八点起床等做核酸(鼻拭子)。包裹开始陆续送达,进入兴奋期,开始看书、做Pamela,做meditation、上coursera,继续做攻略。

隔离第五/六天:继续兴奋期。和朋友聊聊天。

隔离第七天:入境以来第三次核酸(鼻拭子)。继续能量满满。

隔离第八/九天:颓了。就是突然的心情低落。以及感觉要做的事情很多,做不过来,还没有开始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被书、网课、Pamela、冥想、各种行程琐事支配了时间,缺少大段空白的时间来思考。坐在沙发上发了很长时间的呆,然后慢慢的去感受和识别情绪,跟自己对话找到方法,然后就好一点。

隔离第十天:满血复活,这天的Pamela是隔离以来做的最完整的。

隔离第十一天:继续复活状态。下午接到酒店前台的电话(酒店一般都在下午3-4点左右打电话)告诉我14号接触隔离,上午9点收拾行李在房间等着,然后问要去哪,去机场、火车站他们好安排车,以及航班是几点等。突然就有一种,诶,真的要被放出去了?的不真实感。

隔离第十二/三天:因为广东临时调整政策,由原先的14天,改为14+7居家检测,且不满14天为黄码。导致群里发生了关于黄码能否住酒店、能否坐飞机和高铁、能否去长隆玩等激烈的讨论。这大概是隔离政策让我最匪夷所思的地方:我一直以为按中国大一统的集权思想,隔离政策应该全国统一,可是不仅省、直辖市之间有区别,省内各级市乃至县都有区别。而且健康码虽然省区之间有互通,但是居然不是全国一码。

隔离第十四天:做了两次鼻拭子(两个鼻孔都做了)。然后因为航班上有人感染疟疾,于是还扎了手指抽血做测试。到下午五六点也没有人找我,于是我开始收行李。感觉外面的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

解除隔离第一天/入境第十五天:很早就醒了。洗漱、吃早饭、收垃圾、收行李箱。然后就坐在沙发上等。刚过九点还是没有动静,也没人打电话。开始怀疑难道不是今天解除隔离?难道今天我不可以解除隔离?然后就有人来敲门说可以下去了。酒店在佛山,所以会送我们去机场。当我坐在大巴上的时候,我看到入境第一天一些熟悉的身影,有一种“你们也放出来”的感觉。当大巴缓缓驶离酒店的时候,我看到在太阳暴晒下还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居然有想流泪的冲动,“对我们来说不过是14天,对他们却是日常工作”。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绿码在佛山到广州白云机场的途中变绿。

***

Q7: 落地后有哪些获取信息(例如隔离政策、酒店等)的渠道?

关注小红书。小红书上同一航班也会有人发帖、拉微信群。方便交换实时信息。

***

Q8: 还有什么想说的?

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或者极少数能够以物理隔离的手段控制疫情的国家。去年年中的时候,我的外国同事(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乌克兰/印度)都不同程度的表达了对中国本土0病例的不理解,认为数据是有水分的。我说,疫情已经爆发过了,这个时候再造假有什么意义?就算有个几百例也比当时几万的法国好吧。回国的这些天,亲身体验入境政策,再和去年夏天新加坡-阿姆斯特丹-卢森堡相比较,我只能说,中国模式不可复制:

  • 因为欧盟的存在,欧盟境内的国家无法完全封锁国境。

  • 而欧盟的存在,又不可能带来各国隔离政策或者入境政策一致性。

  • 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征用隔离酒店,如何规划从机场到酒店的路线,如何保证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管理隔离人员,如何保证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也在同样的酒店隔离,以及如何在个人隐私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取舍(健康码/酒店选择/餐饮服务等)。

  • 一旦出现本土案例,如何通过大数据短时间内迅速封锁、筛查和扑灭病毒。如何隔离密接人员。

欧洲各国,不仅没有这个决心,也没有这个资源。而中国的选择几乎是长期历史、文化、政体下国家和人民都会做出的选择。可能不是自豪感,但是我很钦佩。钦佩每一个坚守在岗位上医护人员、机组人员、边防军人和所有与隔离相关的工作人员。

2021年的第113+天

开头是最难写的。所以不写了。

本年度在卢森堡的最后几个小时了,虽然不知道航班会不会取消,不知道检测结果能不能及时出来(而且是阴性),也不知道从落地到离开隔离酒店会有怎样的体验(煎熬),但是总归要回家了。

唐顿庄园里的老太太Dowager Countess of Grantham有一句台词是,我旅行的原因就是为了让我想回家(My reason for traveling is to make myself eager to come home)。此刻可以感同身受。

我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是22岁或者23岁,可是那已经是6年前的事了。先是在巴黎读书和实习,然后在卢森堡工作的这4年,有的时候觉得发生了很多,可是有的时候又觉得这些岁月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少痕迹。哪怕这次回国,我想的也是和旧友吃喝玩乐,但我想大家的生活可能都已经往前迈进了很多,有了家庭和不一样的关心。而我,感觉还是6年前的自己。

这种割裂感越来越明显是在2018-2019年,在无数次的business travel里,好几次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时区。所以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觉得有什么影响…… 直到要准备回国的这个过程,以及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去游历。

so what now? what next?

这个问题真的好难。好不想回答。也不想面对。但是接下来两个月我会认真的想一下。

能够有一个短暂的长一点的假期,把大脑和目光从目前的事情解放出来,想一些白日梦的事情,我很期待。

2020年第187天

昨天明明没有喝什么,也睡得不晚,却有种宿醉的疲惫感。早上六点半莫名地醒了,莫名地看了手机,发现好友发信息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问我醒了吗。我第一反应是金钱,第二是健康问题,结果聊了三个小时感情问题。首先想到金钱和健康是我终于沦落成中年人了吗?

2020年虽然过得很奇怪,但我却觉得比18年和19年都要好。1月9日到新加坡,两周后春节,原有的世界就开始一去不返。2月底飞阿姆斯特丹,飞巴黎,飞卢森堡。我从一开始担心新加坡的疫情爆发、欧洲对新加坡禁飞,到眼睁睁看着北意大利爆发,担心新加坡对欧洲禁飞和封锁国境。但3月中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坡岛。歌舞升平过了几个周末后,新加坡在四月初也加入了lockdown而且一开始就是两个半月。但为什么我会觉得好?大概是有了更规律的作息,没有赶飞机赶行程的焦灼;也大概是因为做PM其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尤其是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折磨;还大概是我在这湿润的南方夏天里,重新品尝了城市的喧嚣,和有一大帮朋友的感受。

我决定回亚洲,不是一时兴起。2019年年初,我虽然想去迪拜,但内心已经越来越想要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2018年还只是欧洲境内加上悉尼的三个月,2019年则变成了巴西和中国,近乎一半的时间不在欧洲,而在欧洲,大半时间不在卢森堡。频繁的搬家和差旅终于耗尽了我。我一直很想要的是可以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竞争,可以走进满是白(男)人的会议室做那个present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我做到了。而现在我想要settle down,想要稳定的发展,可以把所有的东西存放在一个房间里而不是四散在各地。在这种心情下,不能travel的2020并没有难熬。

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我相信我的旅程还没有到终点,我相信你会出现。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些盲目的积极。我当然知道希望落空的苦涩,我一遍一遍的重温着这些苦涩,直到毫无知觉。可是我还是会选择去相信。在这个半年的节点上,充满变数的2020的下半年:lean, flexible, authentic.

2019年倒数13天

12月开始每天都像被上了发条,直到今天才安静下来发现已经12月18日了。然后第一个感想就是错过了朋友的生日,每年都会记住的,在心里的日子。

今年想说什么?从2012年开始,一年和一年都如此不同。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我终于能说I am very pleased about my decisions, and the situations I am ended up with. 我也前所未有的感觉到轻松,几乎可以是没有包袱的去迎接2020年的到来。这并不容易。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对2019年的期待是“被欲望支配和驱动的一年”。我是一个非常难放松,几乎不会随心所欲的人。我的随心所欲都是在先设定好最坏的结果之后在框架里的“随心所欲”。在“想要”之前,我有太多“可以要”,“能够要”,“应该要”。2019年我希望的,是我可以放松下来,享受一下不负责任不考虑后果的随心而动。在这个情况下,我发现我产生了一种新的处理后果的机制:抽离感。

其实我很早就明白work-life balance很重要不是因为life而是work。需要长期保持相当充沛的精力,持续性地做烧脑的工作,不仅需要一个所谓的热爱和价值感,更需要在工作之外的一片天空,可以去逃离可以去休息可以去切换。然而,我做的并不好。2018年不会保护自己,2019年竟然比2017/18年加起来飞得还要多住的酒店还要长。

但是2019年,我有满足感。满足感来自于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语言环境里,我得到了来自客户毫无保留的信任和认可。满足感来自于能让父母看到我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让他们感受我看到的世界。满足感来自于看到一张照片而想去的地方(middle of nowhere)就可以去到。我对2019年的满意,是来源于让自己放松下来,比以往更真实的面对自我,回应自我。

好友说,我们看上去很刚,其实在感情里很脆弱。但这种脆弱又不是想要博得同情的那一种,而是对待感情的坦诚。后来其他的事情发生,我又跟她说,我没有很伤心,是不是因为老了?她说,喜欢的时候不顾一切,放下的时候也能看得开,这是年轻。

2019年:1月1日上海,2日卢森堡,1月/2月伯明翰,3月土耳其,4月克罗地亚/黑山/波黑,5月巴黎/伦敦/罗马,6月第一次踏上南美的土地:巴西,7月/8月/9月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伊瓜苏/Lençóis Maranhenses,10月卢森堡,11月上海,12月波恩/暹粒/巴厘岛。

离开的,留下的,2020年新加坡见。

2019年的第6周

今年我的废话可能会多一点 :)

过去的一周睡的很少,周一的早班飞机,周二开始跟某人的拉锯战,每个周五的早晨都因为周四的航班很难爬起来。不过这一周过得还是很满意。项目可以说是没有太多风险的落地了。生活上少了一个谜团。

在我快要放下的时候,谢谢你拉住了我。虽然几乎是“逼着”我开口把话说清楚,但好歹是逼了我。有什么从去年学到的,就是大家的出发点和脑回路真的不一样,不可以强求他人跟我们一样的方式沟通、说一样的话。对于我来说也许已经迈出了五十步,在你看来也许只是一步。

然后呢?

是啊,然后呢。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我知道,话说清楚了是好的,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周三发短短的信息的时候,我根本不敢去看你的回复;周四发长长的信息的时候,我很平静的点开了屏幕。就是,谢谢你让它平安着落了。没有把我的心拿出来又扔在地上踩碎。

但是然后呢。看到你的回复,会更加认为有一些值得我去争取和珍惜的东西。而越是投入,最后如果没有善终,越是痛苦。还好,你遇到的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情感属于我,决定属于我,代价属于我。是啊,也许很多事都没有善终,但是我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去珍惜,去看更多的风景,走更远的路,但希望在那个世界一直有你。

父亲过年的时候发来信息,劝我不要做女强人,希望这辈子活得开心就好。其实我从来都没想过做女强人,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不是我的爱好。尤其在看过Corporate激烈的政治斗争后,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能在泥潭里拖动大象的人。选择Professional services有的时候也是在躲避Corporate的节奏和复杂的人文环境吧。

一直能推动我的力量并不是事业心,而是野心,是我自己的野心。2017年搬离巴黎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帆船,驶向大海最深处,渴望拥抱最遥远的星辰。我不知道我能这样多久,尤其是在好友们一一改变人生状态之后,我还能发自内心享受这样的生活多久。我知道,我比自己想的脆弱,也比自己想的固执。虽然是51打49,我还是会选择51,因为51还是对的 :)

晚安

2019年的第20天

巴黎对我的意义,已经从一个很符号化的城市变成了很具体的这一些朋友和交往。

这次回来的匆忙,也很随性的聚会和吃饭,并没有什么安排。虽然还是隐隐觉得会得罪一些没有见面的朋友,但希望他们不要太在意了 :) 虽然多半时候都是我高估了我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我真的有把自己的心收得好好的,然而当我回到巴黎,当我开始提起这个话题,又觉得所有的情感都像关不住的野兽,不断冲撞着最软弱的部分。错过只需要一瞬间,那一瞬间我不仅无法挽留你,我大概也说服不了我自己。

18年告诉我,事事大多无对错,只有效率与否。有些事,虽然究其根本是对的,然而当下评判对错却无助于过程的推动和进展,对结果并无助益,这是工作;生活里,就算话说开了,说明了,就算是对的,物理的时间和空间最后只能得出一个无用的结论。

无用,便是2018年最无用的注脚。

我今年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想拉自己一把,为此,我大概需要比以往更狠的心。所以当我以为我把自己的心收好了,情感又翻箱倒柜的弄乱了我的房间的时候,我觉得很无奈。

身边的朋友,还对爱情抱有期待的多半是女孩子。在男人的世界里,如果不是建功立业,大概就只剩下百无聊赖的在世俗生活里迷茫的挣扎,这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很多人还完全没有意识到生活下空虚的危机。

我曾经意识到自己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无法放弃对真爱的追求。但也意识到自己更需要建立在非常清晰自我认知基础上的感情。任何突如其来毫无道理的激情并不能动摇我。

经过澳洲阳光明媚的夏天,我竟然也还爱着这萧条又冷郁的欧洲冬天,那个曾经因为一下雨就心情不好的我永远的消失了。生活上细微的改变有时就可以让我知道,我又走了多远,变了多少。

祝我生日快乐

写在2018年的第49周

今天是2018年的12月7日,这是本年最感伤(sentimental)的一天,今天的主题叫saying goodbyes to all the things I loved in Sydney.

11月的时候很难感觉今年快要过去了,是因为圣诞节和夏天竟然在同一个时间快要到来。

今年也去了很多地方,在巴黎出差了两三回,在伦敦断断续续做了七个月项目,在布达佩斯疯狂了一回,去了都柏林,在摩洛哥和高中同学的重聚认识新的浪子,六月的罗马和好友刷新了对一座城市的记忆,环岛冰岛转身发现我已经把自己丢了,十月回了家好好地躺了一周,感受了新加坡,最重要的是澳洲竟然让我觉得可以常住。

和去年一样,上半年的很多事情想起来仍然像过去了好几年。我觉得日子呀,过得很慢呢。

2018年的一月是一个不太容易的项目,但是和四月开始种种的相比想起来似乎是天堂。二月,开始怀疑现在的生活到底被自己过成了什么样子,开始发现自己很难有“发自内心的通透的快乐”。二月也跟某人说了很重的话,完全没有退路的斩断了联系,可你怎么又知道,我看到你的信息进来犹豫了好几个小时不敢点开,去公司的路上在漫天的大雪里直接哭了,不是因为我犹豫或者不舍,而是就算做了认为对的决定也允许我放纵一下情绪吧。二月,开始跟同事每周打一次羽毛球。二月,也开始上德语课。

然而所有今年的尝试都停留在了二月。三月买的Manduka瑜伽垫和lululemon gym bag一直到五月才用了一次,因为从三月开始,每周三四天在伦敦(郊区)成了惯例(new norm),以至于海关小姐姐都能认出我的脸,以至于明明还有四年才到期的护照被盖满了出入境章找不到两个完整的空白页。然后生活似乎就停留在了频繁的出差里。

反复在强调的是,我不知道怎么过现在的生活,我拿着一大堆时间依然不知道怎么生活。一个旅行,再一个旅行,过去的联系有时让我负担,新的联系却脆弱的经不起任何风波。无数次觉得被抽去了全身力气,无数次觉得对生活饱有期望和热情是如此艰难,无数次觉得为什么没有人是错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对。Don’t break one’s heart because you cannot fix it.

但是好在,这种情绪/状态还没有完全吞噬我,我重新感受到了渴望。所以saying goodbyes to Sydney变成了一件这么难的事情。生活在一个想干一些事情想见一些人的城市是一件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不是不在乎事业,而是我知道如果我没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我也没办法坚持长期的去追求事业上的乐趣,而它对我也是如此重要,我不希望最后离开它是因为其他而不是它。I want to help each other.

所以谢谢今年遇到的所有人,一起旅行的朋友和陌生人们,工作上互相支持和理解的同事们,希望2019年能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城市、人和事。

2018年的第209天

6月中旬的时候觉得迎来了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时刻:从万年入门小喽啰进阶到开始带小喽啰。当时还不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的暗无天日和以泪洗面。中间的曲曲折折,沟沟壑壑,我还没有想清楚。分不了对错,也分不了利弊,甚至不知道怎样去避免将来再出现一样的情况。还在一片混沌中血肉模糊分不清来路与归途。

但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能照顾自己,其他人只会要更多。也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也许是因为不够体贴,也许是无心。但无论如何,如果自己不为自己发声,如果只是退让和求全,大概是只有玉碎的那一天。

想清楚的那天去剪了个头发。这是2012年出国以来第一次在国外剪头发,还是在google上翻review找的理发店。但是剪完以后真的好喜欢,大概可以算作2018年top 3最开心的moment。然后马上就决定去看医生了。也明白了自己的懦弱和不敢面对。提醒自己要勇敢。

在都柏林的那天,我发现自己失去了灵魂。在姐姐来之前,我发现了我的平庸,我发现了那个陷在每天完成打小怪兽任务看不到大boss的局限的自己。我说过,2018 looking for a change. 但是到现在为止也只是说说而已。在工作里无法抽身。

买了一年多的Dyson今天才在网上注册,其实是2分钟的事情,我却拖了一年多。lean, flexible, authentic。16年时候给自己许下的三个词,现在仍然适用。到明年年中为止。

想起故人,是因为目前的生活停滞不前。但就算如此,还是承认想你吧。

写在2017年第50周

我从一周前就决定要写总结了。然而几次动笔都不知道怎么干净利落的写这个总结。和去年不同,今年发生了太多不同层面的事情,并没有去年写文的时候一条完整的主线。

从自己的变化来说:今年我是convenient pescetarian: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会选择鱼素,如果社交场合实在不方便也可以将就吃肉;今年我很难完整看完一部电影或者从头开始追剧:对大多数人的故事失去兴趣,也有可能只是变得更挑剔了;今年很坦诚,不会从字里行间去揣测,会行动会直接沟通;今年很重视承诺:不是在心里过了一千两百遍真的考虑了话的重要不会轻易说出口,stay true to my own words;今年"可以让一些事情过去":以前相信哪怕是微小的事情(失败)都能反应一个人的核心,环环相连,今年宁愿看作孤立事件,发生了就发生了,可以自省但不要自责,往前走,最重要的是开心和安心;今年和自己独处的时间达到了人生最高值:一个人住,一个人出差,一个人旅行;今年在没灾没病没房没车的情况下也算达到了经济独立小有存款。

To better manage emotions (to achieve a healthier and more stable mind stauts), this year I have a side task: learn to handle rejection。The rejection can be anything that goes the different way as I would prefer or anything negative that requires emotional digest. And, this year I indeed had *incredible* amount of rejections. As people are saying,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但是没关系,还是很坚强的过完了这一年。


今年比较重要 and/or 喜欢的一些时间点片段:

2016年的最后一天,从纽约回巴黎的飞机慢慢接近停机坪,大清早零下四度。美国的一切如黄粱一梦,一脚跌入冰冷的现实,白雾蒙蒙。巴黎从一个曼妙多姿的少女,变成了安静自持的优雅老太太。

七天后我的生日,HEC的好友专程飞来巴黎庆生。晚餐、酒吧之后,凌晨三点回到airbnb租的公寓准备入睡,她们却熄灭了灯光,端出了另外一个蛋糕和礼物。

一月中旬离开AXA,还完电脑回会议室跟team告别,大力抽泣哭成了狗baby。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每个人能承受的聚散离别都是有极限值的。不停更换生活和地点,我已经看得到那个临界值了。也决定了一旦找到工作接下来两年不挪窝,就为了自己这颗冷感又多情的心。

二月一日拿到现公司的offer。

三月中旬尼泊尔徒步在ABC喜马拉雅前的最后两个小时大雨加冰雹,浑身打着疼却没有退路只能前进;MBC看晴朗的天明朗的雪山短短几分钟内天地混沌,顿感大自然的残酷和美丽结伴而行。

四月初去深圳朋友家过了超暖心周末,见了一票好友,发现有些人比想象中了解我超多,惊讶之余又很感激在有生之年很早发现了这件事。然后因为过的太暖心,看到了真实幸福的样子,我自己的内心也变得很柔软。

四月底在巴黎朋友家恬不知耻过圈养生活一直到五月来临,哄法国斗牛犬睡觉斗智斗勇。

七月一日搬进现在的studio,过成人的生活。

八月第一个咨询项目sign-off,从团队到客户到最后结果都是一百分。

九月中旬在总部培训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多刚从浴室出来,习惯性看手机,然后看到父亲说奶奶去世了。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试图电话接通父亲却一直是无人接听。最后终于通话,却只有哭天喊地的背景音,父亲只有抽泣声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句子或者词语。我最难过的不是奶奶的离世,而是为人子女,在你母亲离世的时候在你变成孤儿的时候不能陪在你身边。

十月中旬和好友在巴黎重聚,第三个项目开始一直在高压线。

十一月前往法兰克福郊区,欧洲唯一一座Baha'i House of Worship。五年前在印度莲花寺的冲击,去年偶然得知莲花寺是巴哈伊在印度的House of Worship,在初步接触教义之后冥冥之中总觉得有一些牵引。然而今年拜访之后我非常确信我不会皈依任何宗教。只是,建筑、冥想和包容,都是继续拜访其他大陆上的灵曦堂的理由。

十二月中旬初开始Adevent of Code,每天都被折磨的死去活来,然而用丑coding解出答案的那一刻真的,很爽。不是人越来越像机器,而是学机器的语言,理解机器,和远古时代驯化猛兽如出一辙。在这大自然/城市森林里占得先机,获取资源,当然也享受人与动物/机器的和谐相处,共生喜哀。


今年推荐电影:斯隆女士;罗曼蒂克消亡史

今年路径:14个国家27个城市

1月卢森堡 2月中国上海长沙 3月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卡拉 4月中国深圳西安 5月法国巴黎捷克布拉格 6月英国伦敦爱丁堡 7月比利时Dinant 8月波兰华沙克拉科夫法国尼斯摩纳哥 9月德国波恩瑞典哥德堡 10月西班牙马德里德国科隆 11月瑞士苏黎世德国法兰克福 12月瑞士日内瓦墨西哥墨西哥城拉巴斯帕伦克梅里达


最后,今年觉得周围的人和自己都变得透明起来,爱恨情仇品性动机都看得比去年要分明。今年也比以往要敏感一些,能感知情愫和一些事情发生的缘由。今年也比以往要更冷淡,虽然感知却能延迟行为,并不从纯感情的角度而是从天地人和时局是否合适来做选择。内心从小动物变成大型野生动物,“牛羊才会成群,猛兽只会独行”。

几句话给你:七月发生的事情至今我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但我能认可/接受结果。mental pain无可避免,但是没有关系,谢谢你出现过,无论有没有你我,祝生活心安理得。虽然不知道你收到的是不是我当时送的那一本,如果是,谢谢你喜欢。我说过很多不着边际的话,只是因为在有限的时空里,我不愿意去后悔。

我们只需要一个对的机会,只需要一个对的人。

写在2016年第51周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仪式感很浓的人。但是当我想去写一写2016年总结的时候,才发现2016年开年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没有数字,只有一句话:2016年的心愿就是做自己。

2016年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只有:呵呵。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16年想做的事情无比具体,以至于不需要其他的目标,那就是:实习 + 工作。2017年其实目标也无比具体那就是:工作 + 独立生活。

#1 每个人都有一个频率

本年对朋友和社交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以前拿捏不好交往的尺度,也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看法。直到圈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稀薄,才发现“社会互动的目的是社交不是沟通”。我们既不可能对别人产生完整的认知,也不可能让别人完全认识我们。“尤其当双方的目的不是被认识,而是被认为优秀”。在这种前提下,每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都有一个频率;频率一致则合拍默契,频率相左则一方会有冲突或伤害。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朝夕相对,互诉衷肠;但时不时还是可以把酒言欢。在这种背景下,能遇到共情且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协调彼此“频率”的人,不是恋人就是知己。

#2 你不做决定 别人就会替你决定

延续#1,因为拿捏不好交往的尺度,有时会随波逐流顺应一些“局”。久而久之,就是把一部分生活的安排交给了别人。今年,收回了控制权,也是在更多关注自己的本心。拿旅行来说好了,去苏格兰徒步和美国圣诞都花费了比平常旅行多很多的钱,大概就是去这一趟,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地方能去两三趟。然而,因为是真心自己渴求的,感觉非常好。地方是这样,人也是这样。真心渴望的被回应了,和差不多也挺好的,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永远都有选择,永远不做没有选择的选择,永远不过骑驴找马的日子(live one life, want another life)。

#3 Always stuck in the middle

接上#2,虽然要过自己的人生,但往往不可能总在每一刻抵达想要的港口。我们总会“stuck”在一些地方,看向向往的远方。来自同伴的压力(peer pressure),会加重这种“stuck”带来的负面情绪。那一天的瑜伽课,我正合眼做着我的深呼吸,老师说,“we are always in the middle. Because past is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s yet to come. Even starting something new is always in the middle. No more afraid of being in the middle.” 还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还是我们的时间和节奏。No more fear.

#4 Do you job - That is enough

最后的最后,想聊一下2017要怎么过。其实发现,工作也好人生也好,出彩的虽然往往是瞬间,然后出彩的背后却是一直以来坚持的很基础的习惯和锻炼的基础的技能。举例来说,美国2009年迫降哈德逊河的机长成为了英雄,但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他每天都做的事。再举例,灵光一现似乎是可遇不可求,但灵感往往来源于深度的逻辑思考而不会无缘无故光顾不转的大脑。再举例,小到一个人的生活健康,不是一次gym而是长久以来的习惯和关注。习惯和任何事物的根基是难以想象的强大。2017, I want to train basic skills, accumulate experience, pursue consistent and repeatable excellence.

最后我已经放弃了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仍然是一个求真的人 :)

2017关键词:lean / flexible / authentic

 

- 2016在路上 -

新年德国Aachen --> 一月北法roadtrip --> 三月伦敦 --> 四月迪拜 --> 五月杜塞尔多夫 --> 六月巴塞罗那/塞维利亚 --> 七月回国 --> 八月苏格兰徒步 --> 九月至十二月巴黎 --> 圣诞波士顿纽约

推荐书:《此岸》/ 《月亮与六便士》;推荐电影:《单身男子A Single Man》